距離臺中綠美圖(Green Museumbrary)最近的西屯國小,近日受館方邀請,成為「美術館建築教育課程」首批入館學校。師生以「前導課—現地參訪—延伸創作」三步驟,把美術館當教室,把建築視為第二位老師,提早培養在地孩子理解世界級藝文場館的能力與素養。
綠美圖坐落於中央公園北側,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SANAA(妹島和世/⻄澤立衛)操刀,以「森林中的美術館、公園中的圖書館」為設計核心,室內外以大量自然採光與通透立面銜接公園景致,打造可閱讀、觀展與公共活動共生的文化地標。據館方規畫,2025年10月28日至11月16日試營運,12月13日正式開館,將以「圖書館×美術館」跨域營運模式,串聯城市閱讀網絡與藝文資源。
此次課程由西屯國小美術教師團隊與館方教育推廣單位及「喜習建築教育」共同設計。校方指出,學校不僅帶學生「去看館」,更要引導他們「讀懂空間」──從光影、尺度、動線到展件與觀者的關係,理解建築如何與藝術、知識對話,並回到校內延伸為創作與表達。
參訪當天,導覽員先在挑高的環廊空間,帶領孩子用取景框觀察自然光穿透金屬格網後的層次變化;孩子們或席地而坐、或仰躺取景,感受光影在身邊流動。隨後進入教室,學生以紙構模型實作「我的展場」,練習在平面上思考動線、在立面上安排「窗」與「洞」,把抽象的空間語彙化成具體作品;最後小組合體成「公共展陳」,學習協作與溝通。孩子們說:「原來牆的開口大小,會改變走路的方向與速度」「我做了一條看出去剛好能看到樹的窗」。
西屯國小近年與綠美圖籌備團隊保持密切交流,逐步建立「學校—美術館—社區」的長期合作機制。本次亦邀集校內多位教師擔任顧問,共同打磨可複製的教案模組,之後將擴大至不同年段與班級,讓美感教育走出教室、走進日常路徑。
校方表示,學校恰與綠美圖相鄰,未來將以「就近、經常、深度」三原則規畫學習:就近—把參訪納入學期行程與社團課;經常—以主題循環方式反覆進館,累積觀展經驗;深度—把館方展覽與校內課程對接,如閱讀、視覺藝術、生活課與探究實作,並鼓勵學生以繪本、模型、短片等多元形式回應。「我們希望孩子不只是觀眾,更是提問者與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