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貞國小運動會×園遊會:用「玩」長出學習力,校園成了最好的教室

走廊化身市集動線,全校動起來、家長熱情參與。

頭份市永貞國小今日舉辦運動會與園遊會,從操場到走廊全校總動員,孩子不只是「參加活動」,而是把課堂知能搬到真實場域「完成一個專案」。校長鍾瑞蓉指出,學校近年以「美學教育」為軸,貫穿造人、造物、造景、造生計四個面向:先把人培好,再把事做好;讓環境說話,讓活動成為學習的延伸。「我們要孩子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學會觀察、合作、解決問題,」鍾校長說。她同時身兼苗栗縣校長協會理事長,盼把永貞的經驗推廣為更多學校可複製的模式。

在地社區型學校的「生活化課程」

永貞國小長年與社區緊密連結,從閱讀推廣、美感布置到友善市集,逐步形成「學校即生活場域」的課程樣貌。校方強調:課本知識必須回到日常情境,讓孩子在真任務、真對象、真回饋中,建立自信與責任。

永貞國小校舍一隅,美感與情境化學習是日常風景

班級實作

走入五年丙班,看到學生們清楚的分工:飲品製作、行銷招呼、收款結帳、換班交接各就各位。導師徐曜宇帶領學生以「臺灣本土茶」為主打,孩子不只學沖泡流程與衛生標準,更讓學生們學習茶葉產地、製程、風味等內容,面對排隊人潮與突發狀況,學會調度與溝通。家長也加入後勤協力,從備料、秩序到衛生指導一起守住品質,班級向心力在忙碌中被凝聚。

徐曜宇導師(右1)與五年丙學生協調分工,教室成了專案現場。

孩子的收穫

多位學生分享最有成就感的瞬間:有人說「第一次把長長的人龍順利疏開」、有人說「會計到少找錢就立刻更正」。這些即時回饋,成了孩子最真實的學習證據。

鍾瑞蓉校長總結:「我們不只給孩子一尾魚,而是陪他們拿起工具一起釣魚。今天的永貞,是一座會持續運轉的學習場。」

鍾瑞蓉校長走訪各班,肯定孩子把「玩」做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