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近日舉辦「尋色大里—植物踏查染色工作營」,帶領民眾走進大里運動公園與館區庭園,實地體驗染材植物的魅力。參與者先以月桃葉為素材進行染色,透過五種不同的媒染方式,展現出多變的自然色彩。學員們更共同完成層次分明的色票,並將染後的植物殘渣回歸土地,實踐環境永續的工藝精神。
纖維工藝博物館主任簡惠華表示,博物館位於大里運動公園,占地約七公頃,林木茂盛,是市民休憩與運動的好去處。這次活動由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理事長孫翠蘭帶領,沿著勝利二路至勝利一路展開植物踏查,意外發現園區內蘊含豐富的天然染材,例如血桐、紅花鐵刀木、黃花鐵刀木、黃槐、大葉欖仁、臺灣欒樹、桃花心木、楓香、仙丹、大葉山欖、銀合歡、構樹、福木、月桃、竹葉及羊蹄角等,宛如一座天然的「色彩調色盤」。
學員們透過剪碎月桃枝葉、煮染萃取、媒染與水洗等工序,完成無媒染、鋁媒染、錫媒染、銅媒染、鐵媒染五種色布,誕生出屬於大里的「001色」。經過一整天的學習與操作,不僅留下完整紀錄,也深刻感受植物染色的多樣變化與驚喜。
「沒想到身邊常見的植物,就能染出這麼美的顏色!」有學員分享參與心得,並期待博物館持續舉辦相關活動,一起探索更多植物的色彩可能。
纖博館目前於大廳展出本次活動的成果,並同步展出《尋色蘭陽~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特展,展期至9月14日止。民眾可前往參觀,更多活動資訊可至纖博館官網(https://mofia.taichung.gov.tw/)或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fiataichung)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