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農業試驗所今(22)日舉辦創所130週年所慶開幕式,以年度主題「農業創新 科技領航」串聯展場與互動活動,系統呈現我國在育種、智慧感測、採後冷鏈、永續與淨零等面向的研發脈絡與應用成果。農業部長陳駿季、國立中興大學校長詹富智與各級農政、地方團隊出席,一同見證科研從實驗室走向田間與市場的路徑。
農業試驗所長王仕賢表示,130年來農試所以科學方法回應時代難題,如今農業「不只是延續,更要開創創新」。他以高通量表型體、光譜偵測、AI決策與冷鏈最佳化為例,強調把「看得見的科研」轉化為「農民用得上的工具」,讓決策更即時、風險更可控、品質更穩定。
部長陳駿季致詞指出,面對氣候變遷、糧安與淨零轉型,未來關鍵在把資料與技術變成行動:耐熱抗病育種要更快、病蟲監測要更準、採後處理與冷鏈要更穩。他強調,將透過跨部會與在地合作,持續支持示範場域與技術落地,「以科技領航,把風險轉為韌性,把品質與效率轉為競爭力。」
詹富智校長談到,學研與研究院所將以聯合課程、示範基地與產業鏈結培養「既懂科學、也懂產業」的人才,讓創新不僅能發表,更能被使用、可擴散。
本次所慶設置八大區,重點如下:
一、「百卅農研迷宮」以時間軸回顧自1895年以來的制度演進與研究任務,說明臺灣如何以科學解題。
二、「20大科研亮點」整合五大群組:
活動以「技術如何被看見並被使用」為主軸:從資料量測、田間示範到產業連結,展出具體工具、流程與案例,提供教育現場、業者與在地社群參考。後續展區將依主辦單位公告持續對外開放,相關單位與民眾可據以了解並評估技術在課程、產業或社區場域中的應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