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思潮齊聚臺北 師培國際研討會引領AI時代教育新未來

第13屆師培國際研討會開幕式大合照

面對數位科技與生成式人工智慧(AI)帶來的教育巨變,臺灣師資培育界展現堅韌應變力。由教育部主辦、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承辦的「2025第十三屆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10月17日至18日在國北教大登場,以「面對不確定未來的師資培育韌性」為主題,集結國內外教育專家與學者,共同探討數位轉型、AI衝擊與全球教育變局下的師資培育新方向。

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在開幕致詞中指出,未來教育已邁入「無所不在的學習」階段,教師除了具備專業學科知識,更需培養跨域整合與數位應用能力,並在變動中展現教育創新與專業韌性。他強調,教育部持續推動「精進師資素質與特色發展計畫」及「領域教學研究中心計畫」,支持各大學深化與中小學的合作,培育兼具全球視野與AI應變力的新世代教師。

國北教大校長陳慶和表示,作為百年師範學府,學校積極迎接AI浪潮,成立人工智慧產學發展中心,並與地方政府簽訂MOU推動教學革新。他指出,本屆研討會不僅是學術盛事,更是臺灣師資培育轉型的重要里程碑。會議特別邀請芬蘭赫爾辛基大學Satu Pirita教授、日本慶應義塾大學佐久間亞紀教授、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Lynn Paine教授等國際學者,分享STEAM教育共教模式、教師人力挑戰與以韌性為核心的師培轉化經驗,促進跨國教育思維交流。

教育部張廖萬堅政務次長致詞

研討會活動多元,涵蓋主題演講、論文發表、圓桌論壇、微型工作坊與「創新教材教具展」五大類。其中「創新教材教具展」以「預見未來的學習與教學」為主題,開幕由凱比機器人演出揭開序幕,展現科技與教學創意的結合。展覽內容包括AI輔助教學、跨域課程設計、STEAM探究實作、原住民族語學習、素養導向教材及特殊教育創新方案,呈現臺灣師資培育的前瞻實力。

教育部期盼藉由國內外學者與實務教師的對話交流,推動師培體系在AI時代的創新轉型,培養具韌性、創新力與全球視野的新世代教師,實踐「師培韌性・教育共好・永續未來」的教育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