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跑進台中 10歲小將陳穎芯用雙腳追上青春與友情

5天4夜的「港台國際體育交流活動」中由教練熊寶松、李展庭及蔡文峰(後排左起)帶領香港國小生進行訓練(譚宇倫 攝)

來自香港大角嘴天主教小學的10歲田徑小將陳穎芯,今年暑假特地跨海來到台中大甲,參加由順天國中與香港開平中學共同主辦的「港台國際體育交流活動」,與台灣的順天國中及多所國小選手同訓、同住、同賽。她不只是為了練跑,更用腳步寫下了一段跨越語言與文化的成長故事。

曾在2025年「中國香港世界體育聯會」60米決賽中跑出9.64秒、拿下第三名的她,此行以突破自我為目標。「我只是想跑得更快一點。雖然訓練很累,但我相信自己能進步,挑戰全港賽。」她笑著說。五天四夜的訓練安排緊湊,從早上的衝刺訓練、下午的技術指導,到沙灘體能與夜市文化體驗,一切都讓她既新鮮又興奮。

活動最後以「香港國小聯隊 & 大甲區國小」友誼賽作結,吸引超過50位學生參與,場上你追我趕、場下熱絡互動,讓這場運動交流彷彿一場微型「國際學界盃」,也為她的台灣初體驗劃下熱血的句點。

來自香港的陳穎芯與其他國小學生們在台中高美濕地開心奔跑,用雙腳認識另一種風景。(譚宇倫 攝)

她的轉變讓教練李展庭也感到驚喜。「她以前練習比較被動,來到台灣後,看到這裡學生投入又主動,她就開始想追上別人。」香港學生普遍以學業為重,訓練時間有限,但在台灣第一次體驗到「一天兩練」的節奏,從學長姐的帶領到團隊氛圍,讓她感受到運動員生活的全貌,也點燃了她的鬥志。

台灣與香港的訓練文化差異也給教練李展庭不少啟發。「在香港,大多是一校一隊,像這樣多校共訓的經驗非常少見。孩子們從一開始的陌生到後來能一起討論動作、逛夜市,這不是單純的運動交流,而是生活的學習。」他希望把這樣的氛圍與經驗帶回香港,讓更多學生受惠。

順天國中學務主任熊寶松指出,這次的交流就是一場體育外交,讓不同背景的孩子互相理解、互相學習。他也坦言台灣在基層體育資源上仍有待加強,「香港學生出國有政府補助,但我們多半靠學校自己籌措。希望市府能正視這塊,給孩子們更多支持。」

順天國中校長陳隆彬表示,這場交流讓學生從技巧到心態都有全方位的提升。他強調,體育是一種跨文化的共通語言,不僅能拓展學生視野,也能培養自律、挑戰與合作的精神。未來學校也將持續推動國際體育合作,為學生打造融合學業、競技與全球視野的全人教育藍圖。

這場從一雙鞋、一條跑道出發的旅行,帶來的不只是速度的較量,而是一段用汗水和笑聲串起的青春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