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文化資產處昨(13)日於國定古蹟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草厝多媒體中心舉辦「臺中市國定古蹟霧峰林宅下厝具潛力文物調查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邀請民眾一同穿越時光,深入探索林家下厝珍藏的歷史文物。活動吸引眾多文史愛好者及在地居民參與,現場反應熱烈。
林家宮保第園區內除了氣勢非凡的「宮保第」與福州式「大花廳」戲臺,其內部更藏有許多深具歷史與文化價值的文物。為深化社會大眾對霧峰林家文化資產的理解,臺中市文化資產處自去(113)年起,啟動文物調查研究計畫,委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文化資產學系教授盧泰康領軍團隊,針對林家下厝2240組/件文物中篩選出的10件潛力古物進行深入研究。
盧泰康教授在發表會上,以制度性禮器、美術設計與視覺脈絡為切入點,解構文物背後的歷史意涵,帶領與會者重新認識這座百年宅第所承載的多重文化價值。會後,盧教授更親自導覽園區並引領參與者近距離觀察文物,使文化資產之美得以具象呈現。
本次研究鎖定文物包括:彰顯林文察身分的「太子少保」與「福建水陸提督軍門」執事牌、象徵榮譽與追思的「欽賜祭葬」牌匾,以及祭儀所用的「牲禮架」、「神明手轎」等具代表性器物。團隊透過XRF成分檢測、漆層與木質分析、結構測繪等專業技術,層層揭開文物面紗,呈現霧峰林家在歷史舞台上的卓越地位與精湛工藝。
文化資產處表示,自民國108年起便持續推動霧峰林家文物的系統性調查與研究,藉由成果分享與公眾參與,逐步提高文化資產的社會辨識度與保存意識。
霧峰林家為臺灣近代史中極具代表性的家族,其宅邸建築群已被指定為國定古蹟,館藏文物則見證家族興衰與地方發展的歷程,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藝術與禮制文化內涵。目前園區中已登錄為一般古物的有「宮保第門額」、「春秋又八千壽」匾及「德同再造」匾等三件。
欲了解更多霧峰林家相關文化資產資訊,歡迎造訪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官網(https://www.tchac.taichung.gov.tw/),一起感受歷史與現代交織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