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臺灣科學節」將於11月8日開跑,由教育部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攜手全臺五大科學博物館共同舉辦,帶來一系列結合互動與創新的科學盛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在活動期間推出多項豐富內容,涵蓋科學演示、科學市集、親子體驗、防災教育與專題講座,邀請民眾走進科學,感受知識的魅力。
科博館館長黃文山指出,臺灣科學節是推動全民科學教育的重要平台,今年推出三大亮點活動《大科學》、《XR奇幻探索》及《吉娃斯愛科學布袋戲》,以創新方式呈現科學知識,讓科普更貼近生活。
大型科學演示《大科學》睽違一年再度回歸,為回饋觀眾熱情支持,今年每日加開一場,1,600張門票已全數售罄。節目運用光線與日常物件揭示光的奧秘,結合感官互動與戲劇演出,帶來兼具娛樂與啟發的科學體驗。
XR互動展演《萬物之森搜救隊》以沉浸式技術帶領觀眾探索微觀世界,11月16日加碼推出《XR隊長的海底大秘寶》,以冒險故事喚起對海洋生態與鯨豚保育的關注。廣受歡迎的《吉娃斯愛科學布袋戲》則迎來最終章,靈感取自《大地瑰寶》常設展,將礦物結晶化為角色「晶人」,以趣味劇情傳遞礦物知識。
年度科學市集《曬科學》將於11月8日至9日在西屯路廣場登場,設有共創科普、領航科技、探究學習、原民科學、科教實作、永續環境六大主題。今年新增「教育部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攤位,展示平板與AR、VR互動教學;另有原民科學專區呈現鄒族童玩、阿美族打擊樂器等文化智慧,臺中市立圖書館行動書車與防災科技行動物流車也將現場互動,讓民眾體驗科學融入生活的樂趣。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與921地震教育園區亦規劃三項防災教育活動。《安全的家.臥室篇》以立體學習單模擬地震情境,教導正確家具配置;《土石流防災大冒險》結合繪本與數位互動,寓教於樂;《走讀921》帶領民眾實地走訪斷層遺址,了解災害成因與重建歷程,培養防災意識與韌性思維。
第六屆臺灣科學節活動將於11月8日、9日、15日及16日舉行,除精彩展演外,還有「探索大地瑰寶的奧秘」、「礦石遍、辨、變」講座與《火星任務》十週年特展等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共同體驗科學的樂趣。更多資訊請上官網查詢:https://reurl.cc/6bVr3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