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鄭英耀前進花蓮視察校園復原 國教署攜產學力量助光復商工重建實習工廠

教育部長鄭英耀(中)前往花蓮光復商工,視察校園復原及復課情形,國教署署長彭富源(右)陪同了解教學空間現況。

教育部今(13)日表示,部長鄭英耀前往花蓮縣光復鄉,實地了解光復國中與國立光復商工的校園復原及復課進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簡稱國教署)也與地方政府及學校團隊共同討論後續工務與教學銜接規畫。據悉,國教署署長彭富源自災後以來已多次親赴現場,並持續派員駐點協調,掌握復原需求與跨部會支援情形。

教育部說明,災後復原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即時期」,在災後第一時間部長即前往現場,並核給縣府、光復國中及光復商工各500萬元,用於搶修、清淤與臨時復學。國教署同步啟動前進協調機制,聯繫國軍、經濟部、台電與台水等單位,優先恢復校園供水、供電與安全動線。第二階段為「穩定期」,光復商工自10月7日起採「教師在校、學生線上」模式上課,國教署協助調度場地、設備與人力,並結合慈濟大學及東華大學資源,提供教室與運動場域借用,讓教學不中斷。第三階段為「重建期」,10月9日再核撥1,000萬元支應圖書館清淤及設備汰換,並針對嚴重受損的汽車科實習工廠,整合大專校院、技高與產業界力量,重新規畫動線與安全標準,全面升級教學環境。

在國教署統籌下,重建工作獲得產學界踴躍響應,目前已有超過240萬元的車輛與機具捐贈。學術界由臺師大鄭慶民、張俊興及彰師大廖興國等教授,聯同嘉義高工、花蓮高工協助實習工廠重新設計與驗證;產業界包括裕隆日產、億道實業、銓崴工具、金芝設備、極緻電機、寶工實業、好利貿易、重威企業及銘倫精機等,接力提供儀器設備與技術支援。未來實習工廠將由光復商工提出整體藍圖,國教署與企業共同把關,打造更安全且貼近產線的學習場域。

教育部長鄭英耀(中)與國教署團隊步行勘查校園周邊復原進度,聽取地方及學校團隊報告重建規畫。

目前在地方與學校團隊的努力下,校園環境已恢復安全,光復商工今日起全面恢復實體上課,校舍與實習場域已完成基礎整備,教學順利銜接。國教署指出,後續將以專案機制追蹤工務進度與經費運用,同時透過「教學不中斷」計畫,持續支援設備汰換與教材補充,並依校園安全標準檢核動線、配電、排水與耐震設計,持續推動產學合作,協助學校課程與設備維護。

彭富源署長災後多次率隊進入光復鄉,並長期派員駐點與縣府、學校及企業保持每日聯繫,隨時解決工地施工、設備進場與驗收等問題。國教署表示,將以「前線協調+後勤供給」雙軌方式推進,確保師生能在預期時程內回到穩定學習節奏。

教育部感謝中央各部會、地方政府、志工及民間團體的支援,也肯定光復商工與光復國中師生在困境中的努力與韌性。未來教育部與國教署將持續攜手地方及產學各界,以行動支持學校復原與升級,讓教育環境更安全、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