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教署自93學年度起推動「支持服務輔導」計畫,致力縮短城鄉教育差距,讓偏鄉及離島幼兒享有優質教育資源。114學年度共補助13縣市、476間幼兒園,總經費達新臺幣1,400萬元,協助各地規劃在地化輔助策略,結合地方文化與學習需求設計課程,展現教育平權的具體成果。
宜蘭縣政府推動幼兒園支持服務輔導,著重資源整合與跨專業合作,並透過建立支持性學習環境、促進家庭參與與提升教師專業,讓教育能量更深入在地。例如大同鄉立幼兒園依據各班需求提供多元輔導支持,松羅分班老師藉由學習區規劃,幫助孩子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探索,也讓教師深刻體會專業成長與家長支持的連結;樂水分班面對混齡班挑戰,在輔導員協助下調整教學設計,提升了教學信心與動力;四季分班則在大肌肉活動與幼小銜接課程中,引導幼兒自主嘗試、設計規則,並於國小課程體驗中展現「從玩中學到準備學」的轉變。
花蓮縣政府則聚焦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品質提升,鼓勵各園發展具地方文化的課程。卓溪鄉立山國小附設幼兒園位於太魯閣與賽德克族共居部落,學校長年推廣原住民文化,在輔導團隊的陪伴下逐步聚焦課程核心,並以《苧麻線》為主題,從種植、照顧到刮苧麻、染色與編織,幼兒透過訪問部落耆老了解苧麻文化意涵,並在慶典中展現成果,讓傳統工藝融入幼兒生活與學習,實踐知識與文化的結合。
國教署指出,透過支持服務輔導,巡迴輔導教授與輔導員持續提供專業陪伴與引導,協助偏鄉及離島教保人員在實踐中成長,逐步建立獨立面對教育現場挑戰的能力。隨著專業知能的提升,教保服務人員與幼兒共同成長,在學習旅程中見證每一段前進的腳步,展現教育專業的力量與意義。